35岁做B超发现“泡泡(窦卵泡)”只有9个,确实偏少,但不一定就是“卵巢早衰”,更可能是卵巢储备功能下降,这在35岁以后是生理性趋势的一部分,并不一定代表疾病状态。
✅ 为什么卵泡少却不一定是卵巢早衰?
1. 年龄本身就会降低卵泡数量
从35岁起,卵巢储备功能开始显著下降,每年卵泡减少率可达8-10%,这是自然规律。
2. 卵巢早衰有明确诊断标准
卵巢早衰(POI)通常指40岁前出现月经稀发或闭经,FSH >25 IU/L,且AMH极低(一般<0.5 ng/ml)。如果你月经规律、FSH正常、AMH虽低但未达早衰标准,就不能诊断为卵巢早衰。
3. “9个窦卵泡”并不等于卵巢功能衰竭
正常育龄女性窦卵泡数(AFC)为8–15
个,9个虽然在低值范围,但仍在可接受区间,尤其是35岁以上女性。
✅ 其他可能导致卵泡少的常见原因
原因类别 :
遗传因素/说明:有些人天生卵巢储备就偏少,比如有家族早绝经史。
生活方式/说明:长期熬夜、压力大、吸烟、节食等会加速卵泡消耗。

内分泌异常/说明:高泌乳素血症、甲状腺功能异常、胰岛素抵抗等都会影响卵泡发育。
盆腔手术或炎症史/说明:卵巢囊肿剥除术、盆腔感染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可能破坏卵巢组织。
隐匿性免疫因素/说明:无典型症状的自身免疫性卵巢损伤也可能存在。

✅ 建议你怎么做
1. 查AMH+FSH+E2+窦卵泡数(月经第2–5天)这是评估卵巢储备的“金标准”组合。
2. 查甲状腺功能、泌乳素、血糖、胰岛素抵抗排除内分泌干扰因素。

3. 改善生活方式
保证睡眠、减少焦虑、均衡饮食、避免节食和熬夜。
4. 必要时中医或营养干预
如DHEA、辅酶Q10、针灸等,有研究提示可改善卵泡数量和质量。

✅ 总结一句话
35岁卵泡数9个不算正常,但也不等于早衰,更可能是生理性储备下降或轻度功能减退。建议你做一次完整的生育力评估(AMH+激素+超声),再决定是否干预。